由于汽車網絡的快速發展,數據泄露風險引起了很多人的擔憂
時間:2019-06-07 15:28 |
瀏覽次數:0
自2010年10月28日百度“汽車互聯網”關鍵詞首次被搜索以來,人們對汽車和交通的理解發生了質的變化。對于汽車產業而言,車聯網所帶來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一方面,汽車已經成為人們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為人們外出旅行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在物聯網等技術應用于汽車領域后,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如數據安全。
在網絡時代,算法和大數據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即使算法推薦新聞和大數據消費,也進行了基于大數據的公共管理。如果我們不提供家庭住址,我們就不會享受快遞的便利。如果我們沒有留下個人生物身份證,那么我們就不能通過各種應用程序的認證。如果我們不提供銀行賬戶,我們將無法使用APP內置的便捷支付。
本質是讓人們的生活更加方便,成為不法分子獲取利潤的手段。用戶提供各種信息后,交換的不僅是生活的便利,而且是無限的信息騷擾。
“需要買車嗎?”“辦卡嗎?”“股票投資了解一下?”“租房嗎?”,大部人將會在那樣的電話騷擾中發麻了,但信息內容空襲僅僅泄露個人信息造成的“小損害”。還有一些肆無忌憚的分子通過銷售用戶數據獲利,“山東第一銀行員工銷售了200萬份個人信用報告,涉及100多萬元”、“兩個人通過網上銷售10多萬份個人信息非法賺了22萬元”以及信用卡刷卡等生活中常見的其他問題。
隨著各種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充分了解某項技術的優缺點非常重要。作為一項前沿技術,車輛聯網在有效收集車輛和道路信息以及加強車輛、車主和第三方服務提供商之間的聯系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隨著汽車網絡的快速發展,數據信息泄露的風險也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
一些業內人士指出,汽車聯網的隱私性比移動互聯網更為突出。據悉,美國兩位網絡安全專家曾做過一項關于“黑入”切諾吉普車的實驗。網絡安全專家侵入汽車控制系統后,他們可以通過筆記本電腦控制吉普車的雨刷、行駛速度、內置空調、收音機等家用設備,甚至控制汽車的行駛路線。這說明,黑客一旦將帶有病毒的軟件或程序植入車中,那么他們將會知曉車主的一切信息,我們的行車安全似乎就更難以保障。
由于存在漏洞,最直接的解決方案是首先保護和提供相應的安全補丁。網絡安全管理保護一般分為四個層面的保護:
1、ECU層面的保護。也就是說小車的每個細分化部件,例如柴油發動機操縱模塊、小車燈光控制系統、汽車擋風玻璃雨刷器等。每一個單獨的系統都是需要保護的。
2、ECU層面間的保護。每1個ECU方面是必須相互之間通訊傳送數據信號的,ECU方面間的通訊也必須開展維護。
3、汽車與外界環境接口的保護。汽車在收集周圍的車況等信息時,那么便會有汽車內部系統與外界的網絡環境進行連接的時候,同樣需要保護。
4、后臺云端數據的保護。這一就大量地涉及客戶的隱私保護,相同要維護。
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成熟,網絡安全可能是最后的門檻,但要完成這一完整的保護鏈,現在世界上還沒有實現,汽車網絡安全依然有風險。
不單單是黑客在外的威脅,于內車企數據泄露的事情也有發生。網絡安全公司UpGuard報道稱,來自100多家汽車工廠的機密數據被泄露,其中包括通用汽車、福特、豐田、大眾等多家傳統汽車公司,以及一支新生力量特斯拉。在中國,新車制造商偉來發布ES8后,車主們也認為“偉來汽車隱私政策(Wei Lai Car Privacy Policy)”中收集個人信息的三種方式的范圍令人恐懼。
用戶數據泄露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既然不能根治,那么我們要做的是怎么控制好它。在車聯網備受推崇的情況下,如何保證用戶的個人數據的安全?
一方面,用戶數據的安全性直接與車企的名譽掛鉤。因此,加強用戶數據的安全管理和監督,預防和減少用戶數據泄露事故的發生是汽車企業的當務之急。另一方面,用戶需要加強他們的安全意識。我們不能避免使用個人數據的問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決定把我們的個人隱私給誰。
總的來說,科技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帶來隱私問題,因為隱私泄露而導致慘劇發生的事情接連不斷地發生,就像不斷敲響的警鐘。人們目前進入了一個“弱隱私時代”,車聯網的數據安全問題得到社會廣泛關注,因此在數據得到保障之前,車聯網產品的發展相對會受到制約。
隱私問題解決后,隨著汽車聯網、云計算等技術的不斷進步,除了基本的旅游服務外,娛樂、社交網絡、第三方信息等一系列服務將實現更高水平的互聯互通。智能手機、智能硬件和汽車翻斗車的互聯也將形成一個無縫的車內外服務生態系統。置身其中的人們,不僅能在認識的水平上認識到汽車網絡的價值,還能感受到在生活中汽車網絡帶來的便利。